南农要闻

【教育思想大讨论】我校教师热议“一流本科教育”

2016-05-10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赵烨烨 

    日前,我校全面启动为期半年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讨论主题为以培养一流本科人才为中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创新创业导向和质量保障意识。

    4月6日,首先举办“建设一流农业大学,培养一流本科人才”专题报告会。浙江大学陆国栋教授应邀作题为“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应有之义”的专题报告。会后,我校教师纷纷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围绕“一流本科教育”开展了热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

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不可动摇

    “本科教育在大学理所当然应处于中心地位,大学的活动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而展开。”

    “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本科,本科教育是最最根本的。”

    “学生就是冲着大学教授来的,教授不上课或上课很少,学生体会不到教授讲课风格与特色。我认为大学教授一定要给学生上课。”

    “想要成为一所一流的大学,希望教育出一流的学生,那么一定要重视本科教育。”

    “不是认同不认同的问题,一流的本科教育就是一流的大学的充分条件。”

    “我100%认同本科教育在大学的中心地位。”

    “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没有一流本科的大学称不上一流大学,撇开本科教育谈一流大学建设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老师们对于本科教育在大学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有着绝对的认同。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如何培养好一流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也是体现大学层次的基本要素。”农学院副院长黄骥教授说。
   
    “要建设********,一定要有一流的本科,这不仅是大学的职责所系,也是大学高水平科研的基础。优质本科生是优质研究生的前提,是优秀科研生力军的活水源头,所以本科教育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任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首届“钟山教学名师”侯喜林教授认为本科教育不仅是中心,更是大学建设发展的根基。

    侯喜林还认为研究生可以称为“大学教育中从事科学研究的本科生”,因此南农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做到本科到硕士、博士的贯通式培养。

   “不能把本科、硕士、博士割裂开来看,一定要是一个整体。本科生是研究生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我们一流的本科教育才更有意义,才能突出南农一流的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李荣副教授认为,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因为本科教育能够更好地推动大学的发展。

    “大学存在的根本在于他具有培养本科人才的职责,一流本科教育,反过来会推动学校的发展,优秀本科人才在本科期间能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大学建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们毕业后如在本校读研,会为提供优质研究生生源,如走入社会,为增加学校的社会声誉,如继续深造,也将永远烙上本科学校的烙印。”

老师们心目中的“一流本科教育”

    而对于“一流本科”的诠释,每位老师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

    “人才培养是大学首要功能,是大学区分于其他科研院所的要义所在,在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稳不稳,决定一所大学在一流大学建设的道路上能走多远。”教务处处长、首届“钟山教学名师”王恬认为人才培养在本科教育中有着最为关键的位置。

    “一流的本科教育首先要有一流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其次,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品学兼优的教师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领路人;第三,要有一流的教学服务,包括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政策,搭建先进的教学服务平台,拥有精干的教学服务的团队。”

    食品科技学院张万刚教授认为,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应该是人才培养。而其目标不应该一味地要把学生培养成“专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创新、思辨、合作能力,注重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每一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发人深省的和妙趣横生的,学生愿意思考,老师愿意教学,是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灵魂与美好而学习。”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武昕宇描绘了她心目中的“一流本科教育”。

    “教师热爱教学,学生热爱学习,优质的教学资源,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进校后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等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且充满活力。”在李荣的心目中,“一流本科教育”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衡量维度。

    侯喜林用“三个快乐”概括了他所理解的“一流本科”。

    “我认为一流本科的教育应该是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快乐,管理工作者管着快乐。这三个“快乐”包括三部分:学生、老师、管理工作者。如果学生不想学,这也难,那也难,大家都为难的话,凑凑活活地去学习,那是不行的。”

教学与科研并非“水火不相容”

    谈到“教学”,必然要聊到“科研”。而老师们对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也有着相似的见解。

    “我个人是专业课老师,一直认为上好一节课对科研有很大帮助。把科研的过程和成果告诉学生,学生讨论时会对我的进一步科研有很大启发。学生也期望老师除了讲课,也讲讲专业问题,这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除了科研,我还关注教学、讲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工学院鲁植雄教授觉得自己的教学反而能更好的促进科研。

    李荣同样认同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他看来,优秀的本科生更是未来科研力量的生力军。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竭尽所能的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到的最前言知识传授给本科生,那么教师会收获很多。为了上好课,他必须要保持与国际接轨的知识面。同时,好的本科生在本科期间可以进入相应教师的实验室,能够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再者,这些本科生是未来研究生招生的潜在生源,教学教的好,学生学得好,都成为了好学生,会为未来招到优秀的研究生生源,打好基础。”

    武昕宇虽然是从事一线的学生辅导员工作,但是她依旧认为教学与科研是很难割裂地区分来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脱离了科研的教学就像是远离沃土的盆景,虽然美观但并不长久;脱离了教学的科研就永远地停留在传说中。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所以说教学和科研共同传承,共同进步。”

    生命科学学院崔瑾教授认为教学是教师首要做好的工作。

   “教学必须给予重视,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研究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上得到学生的认可是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很多科研成绩显著的教师往往也在教学上取得很好的成绩。”

    王恬认为,教学与科研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的实现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深入的教学活动与生师互动,可提升教师全面素质与思辨能力,探索性科学研究则可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促进有效的教学工作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多措并举,捍卫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

    而对于学校应该从哪些举措入手维护教学的中心地位?

    王恬认为要从全校师生的教育理念上着手,营造浓郁的育人环境,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其他老师也纷纷从教学奖励、教学管理、教师职称晋升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捍卫教学中心地位,出谋划策。

    “大学将本科教育纳入大学评价体系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科研导向对于本科人才培养而言是不适用的。从手段上来说,包括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师的激励机制等需要有所调整。”经济管理学院何军教授同时表示,政策导向是第一位的。如果教师觉得投身教学不如投身科研来的更“划算”,教师就无法真正投入教学。

    张万刚表示,要从加强教师课堂的管理;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让学生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等措施入手。

    “要真正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不要一切以科研成绩为导向来评价教师业绩,建立一系列完善的鼓励教学发展的制度。”崔瑾认为教学奖励制度的建设格外重要。

    除了在职称晋升和教学奖励方面之外,李荣还同时强调了建成充满战斗力的学院教学秘书队伍的重要性。

    武昕宇则希望增加学生与教授接触的机会。如,增加“教授进课堂”的频度和数量,让更多的教授和科研成果参与“第二课堂”建设,成立更多的教授工作室,让更多的学生与学术“大咖”接触和交流。

走南农特色本科生教育之路

    围绕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目标,我校应该如何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

    农村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戚晓明说,系里刚刚组织了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对于一流本科人才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系里老师们最终达成的共识是一流本科人才应该对专业知识和学习方向、目标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学生除了注重课程学习之外,还要有自己的个人兴趣和奋斗目标。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当前对于学分和成绩的要求,使得学生并未主动积极学习,很多学生对于为什么要上课缺乏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导向,分高就去学,为了学分而选课。这对于每个专业的学生来讲都是如此。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对个人未来的思考是很重要的。”戚晓明说。

    黄骥表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必须牢记自己的教学职责;作为教授,必须要考虑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人才才是大学的真正产品!

    老师们也多次提到了打造具有南农特色的本科生教育。

    “我们需要基于现有的所招的本科生水平,利用我们的条件,使他们在本科期间能够真正得到成长,毕业时个人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总之,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要针对我们自己所招收的本科生群体,持续改进,走南农特色本科生教育之路。”李荣说。

    侯喜林也强调:“作为农业类高校,必须要有农业的特色。当今农业科学领域发展也这么快,一定要有大的国际化的概念,在‘农业与生活质量’‘营养与人民健康’‘资源与环境保护’这样的理念与框架下培养我们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再和我们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才使我们的大学发展的更快更好。”

编辑:赵烨烨 石松

阅读次数:5796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