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科技部公布了2016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我校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优秀”。
国家重点实验室每5年进行一次评估。本次评估中,科技部委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会同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对全国生物和医学领域共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独立评估,分为四个小组进行评估。本轮评估生物和医学领域共有20个实验室获评“优秀”,其中农业领域优秀类实验室6个。
我校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围绕“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重要性状表达与调控分子基础”“品种分子设计理论与方法”等科学问题,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与创新”“育种目标性状基因与基因组分析”“作物育种新方法和新品种选育”三个方向的科学研究。
自上一个评估期以来,在科技部、教育部和江苏省科技厅等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创新“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通过实验室全体PI、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生的共同努力,在科学研究、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开放交流、服务社会等方面成绩显著。实验室牵头组织作物基因组学研究,深入解析作物产量、品质、广谱抗性等重要性状分子调控机理,重点突破了规模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制、高通量基因发掘、品种设计与定向改良等关键技术瓶颈;创建作物远缘种质创制理论,建立种质创制和品种选育新技术与新方法,创制重要新种质,培育一批突破性育种新材料与新品种,为国家种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与世界同行相比,研究水平和能力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
本次评估期内,实验室承担项目、论文发表、获得奖励等都有成倍增长。实到科研经费3.41亿元,其中国家级科研经费2.4亿元;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27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表SCI论文697篇,其中Nature及其系列论文达到15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24部,授权专利125项,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审(鉴、认)定作物新品种35个,获批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1个。
实验室将以本次评估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聚集优秀人才、承担重大任务、促进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保持实验室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