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一封邮件穿越大西洋,飞到了王翳如的邮箱里。这是她收到的第一份名校offer,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设计专业。随后,她又收到来自伯克利、UT-Austin。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等6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两次转专业,只为最初的梦想
如果没有转专业,王翳如会是园艺141班的一员;如果没有从植物方向的金善宝实验班转出,王翳如会穿着白大褂,花很多时间待在实验室,提DNA、测序,把PCR仪和分光光度仪用得和家里的洗衣机一样熟。
可是她已心有所属。
早年,王翳如的姨妈只身远赴美国,取得首饰设计和艺术硕士学位。受其影响,她很早就萌生了在设计领域深造的念头。当得知自己没有被心仪的园林专业录取时,她定下了在大学阶段的第一个目标:转专业。
园艺——金善宝(植物方向)——园林,她选择了一条似乎有些“曲折”的路。
“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在实验班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习,学得认真绩点自然就高。而且如果是金宝宝的一员”,她眨了眨能进眼睛,“转专业时给老师的第一印象也更好啊。”
王翳如从来没有和同学比过成绩和学习时间,在她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绩点一定要达到3.8以上,这样才有转专业的可能性。
为了准备转专业考试,此前无任何美术基础的王翳如在大一寒假,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学起。早上九点进画室,晚上六点回家,最开始的课就是对着一颗球,调换光线,变着法儿画。累了,就把打完草稿的画纸放在一旁,一边观察石膏像和光线的投影,一边把手中握着的一把2B、4B绘画铅笔慢慢削成长条状。寒假过后,王翳如依然会在没课的时候抽出下午的时间继续去学校周边的画室练习。
“转专业考试完就不怎么接触素描了,也说不上喜欢这东西,但既然考试需要就尽全力做好。大四上学期画设计效果图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光线变化的,所以学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有用武之地。”王翳如说
在她看来,自己家里人都有点“不老实”。姨妈在大三时放弃了在国内的学位,买了张机票就出国念书,学成归国后在上海的首饰设计圈已小有名气。她没有告诉王翳如该去那所学校,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只告诉她:如果确定这是你想做的,就要朝着目标勇敢前行。
学霸的两个“奇葩”习惯
在她的五个舍友看来,王翳如是个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让人羡慕的“奇葩”,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早睡早起,二是能在宿舍自习。
晚上十一点后,其他专业同学的战场是图书馆的自习室、教四楼的考研教室,而园林、风园专业同学的战场则是宿舍的走廊。在交设计图的前几天,他们总会在熄灯后搬出小板凳不约而同地出现,借助走廊微弱的光,或打稿,或上色,直到灵感耗尽的那一刻——这在业界称为“熬图”。
但王翳如是个另类,基本不熬夜。在去上海的RAC机构完成个人作品集之前,一直保持着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她看来,熬夜有时的确能提高效率,但也会相应降低作品的质量。与其熬夜,不如看准截止日期,早做准备。每次要交的设计图,王翳如会提前两周,每天抽六到七个小时画图构思,周四要交的图纸,她周一就打印好放在宿舍里。
要保持早起的习惯其实并不容易——很多转完专业的学生都感叹过,转专业最痛苦的不是补修的课,而是和舍友不同的作息。
但在王翳如的宿舍,大家都遵守着晚上十一点熄灯规定,即便有时不得不熬夜,舍友们也会拉上床帘打开灯,静静在床上完成自己的TO DO LIST,最大程度为舍友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对设计师而言,最痛苦的莫过于灵感来了,电脑没电了——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王翳如不管做作业还是画图,都待在宿舍完成。她说舍友最佩服她的一点不是能画出“高深莫测”的图纸,而是能屏蔽干扰在宿舍自习。
大二一整年,王翳如不仅要补齐大一落下的专业课,还要在外学软件课和手绘课,紧张的学习节奏让她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得益于两个奇葩的习惯,她大二期末的绩点没有因为要兼顾设计作业和八门课程笔试而受太大的影响。
一开始就打算出国的王翳如在大一寒假一手学素描,一手报班学托福。大三的时候,她第一次考托福和GRE,便取得了107和321+3.5的高分。在考试前几天,她没有转发锦鲤,也没有在考前一天紧张到失眠,为了不让“昂贵”的考试费用打了水漂,她每个下午都抽四五个小时去报班的培训机构进行模拟考试;深知托福作文题有套路,她连写了一星期的作文,和培训机构的老师一起讨论修改。
个人作品集诞生记
在景观设计行业中,简历再光鲜都不如作品有说服力。如果想在毕业后继续深造或是成为一名景观设计师,那制作一本个人作品集便是毕业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哈佛就读的学姐杨楠(她是我校风景园林专业17年毕业的学生)向她推荐了上海的RAC机构。“考完大三最后一门课就去上海了,连家都没回。”王翳如说。
每间学校都有不同的风格。在上海,机构里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留学意向划定课题,使学生的作品能够更加符合这些国际名校的“胃口”。在任务的驱动下,她的自学能力和软件使用技能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用“犀牛”建模、CAD画平面线稿、AI制作分析图,PS成为电脑中最基础的软件。大四一整年,她待在上海的机构中完成了四份作品,收录于个人作品集中;案例地址分布南京的大行宫、上海的M50创意园、济南的护城河和纽约的曼哈顿河。其中,王翳如最喜欢的作品是M50创意园,她也因为这份作品,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offer。
创意园的前身是上海面粉厂,随着工业中心向新城区迁移,把后工业场地改造为创业和观光相结合的创意园成为一种设计新理念。工厂的原始设计满足的是工业的运输和生产目的,却未考虑到用户体验。王翳如要做的,是在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把空间破碎化再整合为大空间,解决创意园内出入口少、建筑间联系性差、生态绿地少等劣势,在冷冰冰的建筑中通过景观设计增加人文关怀。
在设计图的最后一页,她用瓦楞纸、PVC、木板等材料手工制作了一份逼真的创意园模型。
在感叹激光切割机的便利之余,王翳如想起了两年前在学校花很长时间制作一个模型的场景:因为没有切割机等设施,她只好拿30厘米的美工尺描点,再用美工刀小心翼翼地切下组装。网上的材料不能亲眼看、动手摸,南农周边也没有专业卖画材的商店,每隔一个月,她都要去东南大学附近选购材料。
一次,她抱着1.2m*1.2m的模型底板挤进地铁,在路人惊异的目光中挪回了学校。
学霸的生活不只有学习。有空的时候,她喜欢一个人去南京艺术学院看看里面的展览,服装展、油画展、雕塑展,应有尽有。她也曾是校学生会生活权益中心的副主任,对她而言,最有成就感的一刻,莫过于戴着印有自己名字的工作证站在活动的现场,看着几天来熬夜策划、准备的活动成功举行。
手握一支笔——可以设计一栋建筑在CBD屹立百年,也可设计一条钻石项链闪耀迷离的光,但比起设计这些消费品,王翳如更愿意成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公园是种社会福利,无论贫穷富有,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篇树荫,一条长椅,享受静谧时光。
现在,她正往返于南京和上海之间,紧张地准备毕业设计和去美国留学的签证。她是少有的,没有担心过自己收不到offer的人。
在跨入南农校园的那一刻起,她转专业、考GRE、做个人作品集,每做一件事,她都朝着成为景观设计师的总目标精准铺路。
“你得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她轻描淡写地谈着7封国际名校offer的来历,“托福我就打了本单词小册子,走神的时候,我就想想自己的目标,拿出来背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