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政府印发《省政府关于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苏政发〔2023〕54号),南农获奖6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创历年来最好成绩。
针对菊花品种耐涝性差、株型花型不理想、抗逆优质新品种缺乏等产业问题,陈发棣教授团队以菊花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和抗逆优质新品种选育为核心,揭示了耐涝性、分枝性、托桂花型等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开发了实用分子标记,创建了高效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缩短了育种周期1-2年,提高了育种水平;育成耐涝性、少侧芽、紧凑株型和托桂花型系列抗逆优质新品种43个,推动了省力化栽培、满足了品种多元化需求,其中“南农黄珑玉”等四个品种实现进口替代;建立了品种分子身份证和品种保护新技术,发明了菊花种苗优质高效生产系列装置,研制了切花菊质量标准,并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获授权国家专利11件、植物新品种权43个、制订省级标准2项、发表论文93篇,成果在江苏、云南、浙江等20余个省市推广应用,引领了我国菊花产业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成果“菊花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抗逆优质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针对以往土壤污染检测和风险评估方法不健全、污染场景靶向修复技术缺乏、受体作物风险控制技术缺失等问题,高彦征教授团队以场地和农田土壤低-中-高负荷有机污染场景为对象,构建了高通量检测及风险评估方法,实现了现场可视化、快速、简便和剂量依赖性检测;发明了热脱附系统和氧化剂复配氧化修复技术,形成了快速、高效、广谱性的场地土壤修复体系;建立了基于成本和效能的覆盖低-中-高负荷污染场景的农田靶向修复技术体系,实现了各类污染农田的经济高效治理;发明了用于控制作物污染风险的功能内生细菌消减技术,破解了污染区受体作物风险控制的技术难题。获授权国际专利6件、国家发明专利17件、发表英文论文150余篇,被他引3100余次,主编专著2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果服务于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助力了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成果“基于多元化场景的有毒有机物污染土壤风险控制与修复技术”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优异生产菌种匮乏、选育技术落后、菌种保活难和新型功能微生物肥料产品缺乏是微生物肥料产业主要瓶颈,张瑞福教授团队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对微生物肥料的需求,系统阐明了肥料微生物的功能分子机制,为菌种选育技术创新和微生物肥料创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创新了微生物肥料菌种高通量精准选育技术,建立了微生物肥料菌种资源库,为微生物肥料新产品研发和企业生产提供菌种资源;发明了“调酸保菌保氮、菌种固体扩繁、无机适量配伍”的芽孢杆菌全元生物有机肥制造工艺,突破了功能菌保活难的产业瓶颈,解决了普通有机肥当季增产不明显、生物有机肥功能菌保活难等问题。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件、国家发明专利21件、发表论文36篇;研发成果已转化19家大型生物肥料企业,获转让和合作经费3000余万元,推进了有机肥和生物肥的产品升级和大面积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研究成果“优异功能菌选育与微生物肥料创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